中国1月份通胀回升,打破了连续五个月下降的趋势。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价格压力会减弱。
消费价格指数(CPI)1月同比上涨4.5%,涨幅高于去年12月的4.1%。CPI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上个月中国春节假期之前的购物热潮推高了食品价格。“春节效应”在过去也经常出现,影响通常是暂时性的。
剔除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的上涨速度明显较慢。这给中国政府创造了一些空间,可以在必要时对放缓的经济采取刺激措施。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经济学家彭垦(Ken Peng)说:“物价水平,尤其是食品价格,很有可能在春节后下降。下个月的数据应该比这个月低,那将会缓解人们的担忧。”
然而即使1月的反弹属于季节性异常,但CPI数据明显高于市场对于通胀企稳的预期,可能会强化决策者的警觉感。
彭垦说:“他们将不会急于放松货币政策。”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只是逐步放缓,北京方面一直不愿采取激进措施支撑经济增长。对于再次动用由债务推动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举措,中国政府也心存警惕。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曾经采用这样的措施挽救中国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本周警告中国,如果欧洲出现急剧衰退,高度依赖对欧贸易的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一半。IMF还警告中国需要准备好一套财政刺激方案。
抑制通胀是中国去年的首要政策着眼点,但在今年政治议程中的重要性可能会下降。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丁爽(Ding Shuang)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稳定,食品价格涨势放缓,这些因素可能会制约价格上涨的压力。他预计中国今年平均通胀水平将为3.5%,明显低于去年5.4%的平均水平。
然而,从略微长期的视角观察,价格压力有可能再次加剧。经济学家称,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通胀可能保持在高位,且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政府措施影响的发展阶段。
注:信息交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2012年02月09日 英国《金融时报》 欧阳德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