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工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实施能源化工结构优化战略是大势所趋。世界能源化工工业正在进入以发展煤化工和有机重化工及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为方向的结构调整时期,呈现出原料多样化、技术高新化、加工深度化、规模经济化和经营国际化的特点。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能源化工工业的技术水平,实现结构优化战略目标,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能源,如何加快发展能源化工工业,同样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已探明的一次性能源储量情况来看,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石油天然气仅占5.7%。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国内逐年递增的原油需求,国内石油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以煤化工产品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国内油气资源不足、石油进口日益增加的影响,加速发展新型煤化工已成为煤炭和化工行业关注的热点。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这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我国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化工联产和碳一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但总体而言,中国新型煤化工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加上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涉及煤炭、化工、石油等多个领域,对于现有的煤炭企业来说,还无法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研发创新能力,尤其是缺乏对技术层次较高产业的技术研发、对关键性和前瞻技术的独立开发能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脱节,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新技术和产品。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技术研发的源头,但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只注重技术成果的先进性,相当多的技术开发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成果转化的难度大;
因此,依托科研院所研发实力以及企业资源和资金支持,组建能源化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相关领域的共性技术的产业化研发,建立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和转移平台。对于促进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发展现代能源化工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进行的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试验,万吨级的DMTO工业化试验装置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和运行,已取得圆满成功,技术指标先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化技术开发项目的成功,为我国在能源化工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陕西建设能源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合作的基础,充分利用陕西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充分发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优势,实现能源化工领域关键技术的尽快突破,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保障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